潘展乐:体坛反饭圈第一人
fine club | Paris Olympic
今天,刚刚在巴黎奥运会上打破世界纪录的泳坛新“飞鱼”潘展乐,突然解散了唯一的粉丝群,相关话题也在昨晚登上微博热搜第一。
奥运结束后,运动员们陆续回国,一方面接受了大家的欢迎;另一方面也有被粉丝围堵的困扰。这样的“饭圈文化”真的是运动员们需要的嘛?
fans
honor
奥运赛场的“饭圈”风潮
巴黎奥运会出圈名场面可谓是源源不断,而乒乓球女单决赛中,最出圈的却不是陈梦和孙颖莎的激烈博弈,而是观众席上数不清的横幅和一声声的倒彩。
8月3日晚,巴黎奥运会乒乓球女子单打决赛中陈梦赢球拿下冠军时,赛场内却鸦雀无声无人喝彩,隔着屏幕都能感觉到那种无比不适的安静,被网友吐槽为“巴黎图书馆”。
同样是为国而战,为何如此厚此薄彼?场上的比赛公平精彩,看台上却出现一边倒的“喝彩”,与体育精神格格不入。而这样的“饭圈文化”早在2016年就出现在国乒的赛场上。
2016年里约奥运会,国乒包揽所有金牌再加上“醒醒啊,这是奥运会”等无数热梗,让国乒火速成为互联网的焦点,教练刘国梁自开通微博就吸引了几十万粉丝。
原来送票都送不出去的比赛一下子变得一票难求,观众席上整齐的应援口号和横幅堪比一线大咖演唱会。有更多人的喜爱与支持本是好事,但是逐渐畸形的“饭圈文化”也在困扰着运动员们。
赛场外“全方位凝视”,通过非法手段获取航班信息,像私生一样在机场围追堵截,甚至有代拍十几秒的小视频也能卖出天价。樊振东就曾遭遇房间被非法侵入,不得不采取报警手段。
而赛场上“站哥”“站姐”们的闪关灯和快门声更是一度干扰到比赛让运动员不得不停下比赛制止。日本知名花滑运动员羽生结弦因出众的外表与卓越的花滑技术受到广泛的关注,在公布恋情后女方却遭到无端的谩骂与骚扰。
极端粉丝关心的不再是运动员在赛场上的表现,更多的是通过对他们私生活的过度干扰与侵犯以此来满足自己的窥探欲与虚荣心。
线下如此,线上的争吵更是激烈,前有马龙“唯粉”和张继科“唯粉”撕到刘国梁出来劝架,后有孙颖莎“粉丝”五问陈梦。公平竞技是体育运动的灵魂,比赛有输就有赢也是定律,用成绩说话的赛场却成了不理智粉丝间的“控评”“站队”“反黑”。
运动员不是“完美偶像”
虽然运动员与明星在某些方面是相似的,但是标准的饭圈思维当中,其底层逻辑里有一个不可触碰的大前提是——「偶像无错」,而这个前提,正是与竞技体育是相悖的。
运动员不是“完美偶像”,竞技场上,没人会是常胜将军。无论是技术、心理素质还是临场发挥都是直接影响比赛结果的因素。无原则吹捧对于运动员来说是百害无一利的。
2023年全国跳水锦标赛10米台决赛中,全红婵以427.60分获得亚军,极端粉丝却在看台上大吼“裁判不公,故意压分”,复杂的情感寄托下意识的“护犊子”,将一切失误归咎于外界因素。
运动员追求的不只是一朝“破圈”的登顶瞬间,而是历经风雨后更大的自我突破。有的粉丝出现认知失调,一旦所粉偶像的完美人设与其想象有所偏差,或是自己的情感得不到回应,就会由“粉”转“黑”,对运动员进行骚扰、辱骂,甚至干扰赛场,将运动员拉下“神坛”。
体育拒绝“饭圈化”,不是拒绝对运动员的喜爱与支持,不是拒绝合理的质疑,而是拒绝以监督为名,行炒作信息、煽动情绪之实。我们更应该以理性和包容的心态看待他们的高峰与低谷。
追星的意义
追星,无论是对于娱乐圈明星还是奥运健将,其本质都是人类情感需求的一种体现,不应该被撕扯的支离破碎。
奥运,不仅是一场体育的盛宴,更是一种精神的象证和一种力量的凝聚,运动员们用汗水与泪水书写的不仅仅是奖牌的故事,是关于梦想、坚持与突破的励志篇章。
它的意义更应该是,10岁的潘展乐说着“比偶像孙杨快就够了”就真的在十年后成为了100米自由泳的奥运冠军;是张家齐在裁判席上的郭晶晶见证下取得东京奥运会的金牌;是2022年卡塔尔世界杯中,阿根廷队员与偶像梅西并肩作战一同捧起大力神杯。
“长大后我就成了你”的追星模式并不是人人都可复制的,竞技体育的残忍虽然不讲感情,但运动员身上全力以赴、奋勇拼搏的样子,是吸引我们普通人因此成为更好的人的因素。我们瞻仰的不是一个又一个人类文明的丰碑,而是在于鼓励人们永不止步、不问终点的意志,这样的追求不应该被污名化。
以爱之名,也要在理性的边界内“生长”,不应该用“饭圈思维”圈住运动员,让“爱”成了“害”。
欢迎留言
你对此怎么看?
恭喜王柳懿、王芊懿摘得奥运金牌!
奥运严选帅哥图鉴
Esquire fine是全球领先的男士杂志
《时尚先生Esquire》于2019年推出的青年
文化相关的全媒体品牌
FOLLOW US ON